成都女子稱網貸2萬還100萬 民警:遭遇“714高炮”了
2018年8月,因為做生意資金短缺,成都市民王倩向4款APP貸款2萬,沒想到,這筆貸款成為她的噩夢,此后不斷越滾越多,截至今年5月,王倩一共還款100多萬。“借了2萬,到賬后發現只有1.4萬元,扣了30%~35%‘砍頭息’。”王倩說,借款7天后,她被電話催收,為了償還前面4個平臺的錢,她再次向另外8個平臺貸款,每一次到賬僅為貸款額的65%~70%,雪球越滾越大,最終她一共向四五十個APP貸了款。
記者從浙江寧波辦案民警處了解到,王倩所涉及的貸款屬于“714高炮”,該局警方對此定義為涉嫌敲詐勒索罪,正在立案偵查。
第1炮 砍頭息
借款2萬 到賬金額1.4萬
王倩今年33歲,除了在公司上班之外,還經營紅酒生意。去年8月,正缺乏資金周轉,她接到了貸款推銷電話。
“問你需不需要貸款,手續簡單,無視黑戶,放款迅速。”王倩說,她心動了,她曾經因為信用卡少還了錢,致使征信受到影響,無法從銀行貸款。
王倩說,她打算貸款2萬,這個額度在她眼中不算啥。“當時沒想到找老公或者朋友幫忙,主要是覺得就這么點錢,我自己肯定能夠搞定。”
沒想到,這正是噩夢的開始。她表達貸款意向后,對方發來了短信,里面有4個APP的下載鏈接,APP貸款很簡單,只需要身份證、照片、讀取通訊錄以及通話詳單。
“當時貸款申請頁面寫著,貸款周期30天,每天利息0.003。”王倩說,這種貸款周期和利息可以接受,她填了第一份申請,在等待審核的一兩個小時內,她又填了其他三個APP的申請,一共貸款2萬元。
兩個小時后,銀行卡提示錢到賬,她一看,到賬金額1.4萬,還款周期7天。“這跟你貸款時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樣。”王倩說,她急忙給APP客服打電話,想取消貸款,可是除了APP名字,沒有公司主體,客服電話也無法接通,甚至網貸電子合同都沒有顯示。“退款都退不了。”
第2炮 逾期費
延緩一周 要再交30%的利息
5月22日,記者在新都見到王倩,她滿臉懊惱,人有些憔悴。王倩說,貸款后的第七天早上9點,她接到催收電話。
“對方說,還款日期到了,在12點之前必須把錢還了。”王倩說,她想跟對方協商緩幾天,對方語氣一換,“誰跟你協商,不還的話,立即給你的親戚朋友打電話,讓他們幫你還。”
王倩說,她從未經受過如此恐嚇,連問怎么辦,“對方說可以延期,再延緩一周,不過要再交30%的利息,也就是6000元。”王倩說,這點錢她還是有,立即還上6000元。
第3炮 滾雪球
拆東墻補西墻 貸款APP數量不斷增加
過了一周,催收電話又來了。
“對方說,還不起可以從其他平臺借。”王倩說,這些APP的借款額度都很小,為了還前面4個平臺的錢,她需要從另外8個平臺借錢,下一周期,再借幾個平臺,像滾雪球一樣,貸款APP數量不斷地增加,以致她都不記得是哪些。
“那時候我壓根沒法上班,每天都在想怎么還這個錢,甚至想到了死。”王倩說,自己愛面子,很擔心親戚朋友知道自己借錢不還,惶惶度日。
她甚至恐懼到不敢清楚計算到底找了多少平臺貸款,貸了多少錢。“到去年10月,我大概貸款了三十四萬元,左手從平臺貸款,右手就還出去,從頭到尾我用了的錢就是第一筆貸款。”
去年11月,王倩撐不住了,跟老公劉昭求助,不過她依然支支吾吾沒講清楚。劉昭向平安銀行貸款15萬元,拿給王倩還款。“后來車庫又賣了十幾萬,朋友借了十幾萬,婆婆給了十幾萬。”
她出示的一張銀行流水顯示,從去年10月開始,她的銀行卡流水就顯得不正常,每月收入10萬元到70萬元不等,支出同步。其中11月份,收入支出高達70萬,記者翻開了里面的詳單,每筆額度都不大,幾百到幾千,但是筆數特別多,記者用視頻翻錄了一下,整整花了5分鐘,收入基本都是提現或者消費,而支出都是跨行轉賬,收款人有“易寶支付有限公司(快樂錢柜)”“上海富友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(富友支付)”等。
終于……
噩夢結束“已還了100多萬元”
劉昭向記者證實,家里一共為愛人還款100多萬,其中來自平安銀行和宜信貸款分別為15萬和16萬,賣掉車庫15萬,母親給了10多萬,自己朋友借了30萬。
“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,不少于100萬元,她自己也借了一部分。”劉昭說,去年11月妻子找他拿15萬還貸款,妻子說得含糊,他也沒有太當一回事。“主要十幾萬對我家來說,確實不是很大的金額,貸款十幾萬不是很正常么?”
后來他又給出16萬,依然沒有引起警惕。“后來她不停地找我要錢,一兩萬、幾千地給。”劉昭說,今年2月,他把賬一算,才發覺數額驚人,仔細追問,王倩才道出實情。
王倩曾經打過110,向警方和律師咨詢。王倩說,作為一名生意人,欠債還錢天經地義,她從未想過不還,直到今年央視3·15曝光714高炮,她才知道,自己遭遇的是714高炮,自己曾經貸款的“甜兔APP”被點名。王倩說,今年5月初,她對家人還有部分保留,還在借貸款還錢,尚有3萬多元沒有還。
還款在5月12日終結。5月6日,王倩接到浙江寧波民警的電話,對方稱該局正在偵辦一起“叮叮錢罐”“714高炮”案件,王倩是受害者之一。
兩天后,這名辦案警官來到成都,在新都城東派出所與王倩見面,該民警建議,王倩不要再借錢,不要再還錢。
5月12日,王倩向親戚朋友寫了一封信,為他們所受到的騷擾致歉,并告知停止還款。王倩說,截至5月12日,她還的錢已達100多萬元。
王倩說,截至昨日,她每天還有一兩百個催收電話,許多催收短信,她把手機設置為靜音,置之不理。
催收者:欠債還錢天經地義
根據王倩的催收電話記錄,記者撥打了10個電話,9個都提示無法接通,只有一個顯示為新疆昌吉的電話接通了,對方告訴記者,他姓張(音),使用的是網絡電話,是浙江杭州一家名為方塊錢包的貸款公司。
“王倩5月12日借了1200元,現在已經逾期7天了,要還1286元。”張先生稱,如果記者幫王倩還錢,可以免除86元利息,他表示,不清楚公司名稱,自己只是一個負責收賬的,自己催收一單收120元,隨后又改口為12元,他對王倩一直以來都是“佛系”催收,除了給本人打電話之外,只給她的緊急聯系人打過電話。
對于警方已經介入調查一事,他完全不在乎,“欠債還錢天經地義。”
寧波警方:正在立案偵查
5月22日,記者聯系到浙江寧波的辦案民警,他說,王倩是“叮叮錢罐”的受害人之一,她所遭遇的不是“套路貸”,而是“714高炮”,今年央視3·15曾經予以曝光。
“各地警方和檢察院對此定義不一樣,目前我們這邊定義為涉嫌敲詐勒索罪,正在立案偵查。”這名民警說,具體案情不方便透露,他建議市民,首先不要進行這種網上貸款,其次,若不小心遭遇了“714高炮”,為了盡量減少損失,他個人建議,立即報警,然后停止還款。“最好不要還款。”
這名民警提出,若記者要進一步采訪需要獲得該局政治處的同意,記者致電該局對接宣傳的辦公室,不過截至發稿沒有收到回復。
律師:若警方已立案偵查,受害人可不還款
四川卓安律師事務所刑法律師蔣健認為,警方已經立案并進行偵查的案件,受害人可以不還款。“一對一的敲詐勒索后期索賠比較簡單;但是像這種平臺式的敲詐勒索,人數眾多,有的時候主犯還會轉移財產,警方可能無法追回全部或者大部分錢款,即便追回來,也是按照比例返還,因此,為了減少損失,警方才建議不還款。”
記者獲悉,目前成都新都區城東派出所已經就王倩事件介入調查。
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記者 鐘美蘭
何為“714高炮”
714高炮是一種超高息的短期借款,分別為7天、14天之內的。“高炮”是指其高額的“砍頭息”及“逾期費用”。這些平臺多以砍頭息、滯納金、手續費等形式,先扣取借款本金的20%~30%,在超過還款期限后,借款人還要在歸還本金的基礎上,賠付逾期罰金,每天40到230元不等。
來源: 成都商報